养生误区(9--12)

误区九:夏天出汗,不宜喝药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药,等到立秋了,天气凉爽了,再找中医大夫开药吃。一些原本可以在夏天得到治疗的疾病,拖到冬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也加重了。
    夏天出汗太多,果真不能服中药吗?
    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开玩笑的问病号,“您尝尝汗是啥味?喝进去的是药,这漏出来的是药吗?中药和汗是一个味吗?”
    其实,利用夏天的炎热天气,人体很多寒性疾病借机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大自然这个大的环境很热了,我们再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借药力治病的同时,也是在借天力啊。
    现在常常听到的“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风湿、哮喘,这个季节治疗就很好,如果等到秋冬了,天气冷了再治疗这些病,药物的温热之力,就会打折扣,一部分治病,另一部分去抵御自然界寒去了,那才是“事倍功半”啊。
    有的人担心夏天天气炎热,吃温性药物是否会上火,发火毒,发疮?
    《内经》上说得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天天气热,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发散,体内阳气就会亏虚。就好比夏天的井水,寒凉彻骨,冬季的井水,却温热如汤。
    夏天补充阳气,人就会感到轻松舒服,反而不会上火。附子、川乌之类的药,夏季用的是最多的,秋冬季反而用得少。中成药“藿香正气水”、“附子理中丸”等,夏天销量是很好的。但冬天销售好的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
    那么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呢?是不是夏天服什么样的中药都可以呢?
    夏天天气炎热,外界气温高,而人体肺气由通于天,加上心脏属火,所以夏天容易引起“肺热”、“心火亢盛”,人就会感到“胸中燥热”、“心情烦躁”。这种状况下补气、补血的药物就要少吃了,因为补气药吃了容易加重肺热,补血药吃多了容易加重心火,这些补益类的药物最好立秋以后开始吃,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气血亏虚的患者,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不要妄进补气补血的药)。
    化害为利,顺势而为,就会越来越好!
    化利为害,逆道而行,就会越来越差!
    养生治病,就是这样子啊!


误区十:没有冰冻,不算寒凉


经常遇到脾胃虚寒的患者,尤其是夏天,这样的患者很多,稍稍吃些寒凉的食物,冰冻的冷饮,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脾胃虚寒的小孩进食寒凉后,有的出现腹泻,有的则出现停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发烧;有的则咳嗽。寒邪散开了,六腑通畅了,病也就好了。
    这样的患者,教育远比治疗重要。
    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就会交代,“别让小孩吃寒凉食物了!”
    有的家长不信邪,发烧好了,咳嗽好了,再给小孩买冰糕吃,试试看,看是否发病。
    有个姓梦的小姑娘,5岁,反复咳嗽,咳痰半年,加重一月。借用小孩奶奶的话说,“这孩子半年来没安生过,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一咳就是半年,连续打十天吊瓶,没过三天又咳嗽了,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往医院跑!听说隔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你这里用药泡脚泡好了,我们也泡泡脚!”
    啥病如此严重呢?水滑苔,舌质略紫,六脉浮滑而紧,这是体内寒痰冷饮太多啊,这样的体质,打吊瓶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开了几味药:艾叶、生麻黄、苦杏仁、苏叶、化橘红、茯苓、苍术,让家长煎水后给小孩泡脚,每天泡两遍,每次15分钟。咳嗽药、抗生素全部停用。
三天后过来复诊,小孩不咳嗽了,也不发烧了,吃饭也好了不少,我反复叮嘱,“别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
    意外的是一周后,小孩子又开始咳嗽了,一家人再次找到我,“最近食凉的东西没有?”老奶奶说,“就昨天吃了一个雪糕,也就试试看,看能不能吃,没想到今天就咳嗽了!”
    面对这样的病人,除了开方下药,最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不彻底说服大人,没几天孩子又会出问题。开处方之前,我细心地说了半小时,不要吃冰箱冰冻的冷饮,不要吃反季节水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吃水果就吃当时当地的……
    过了一个月,小孩子又病了。一见面,家长立即陈述这一个月绝对没有吃冰冻的东西。但看看舌苔,小孩还是受寒凉所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反复询问无果,大人的确没有让小孩进食生冷,但最后小孩爷爷的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上次你说不让小孩吃寒凉的东西,这一个月确实没吃,天气炎热,我们就给小孩煮些菊花、鱼腥草当茶喝,就连喝绿豆汤也是喝热的,没喝冰冻的!”
    菊花、鱼腥草、绿豆,这些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本身就是寒性的,煎出来的药水,就算烧开了再喝,也是寒性的……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喝温的,喝热的,就不是寒性的,就是远离了寒凉。殊不知药物的寒热温凉不是按你进食的温度来决定的,是按其自身具有的性质决定的。就好比白酒,喝冰镇的也是温性的,因为白酒本身是温性的;菊花茶喝滚烫的,也是寒性的,也是清热解毒啊!
    佛家说,法,非法,是以为法。
    如果我们引用到这里来,可谓:
    寒,非寒,是以为寒!
    热,非热,是以为热!

误区十一:面生痤疮,上火所致

脸上长痤疮的人很多,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就为了脸上这些小不点,反复折腾,从十几岁折腾到二三十岁,最后自己好了。借用老人的话说,身体成熟了,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个小病为什么这么难缠呢?
    前一段时间有人拿着一张处方来咨询我,说这是某某老中医开的处方,治疗痤疮三服药下去,痤疮就好了,但没过一周,再次发病,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重,吃此方也不见效,为什么?
    我看了一下处方:百部60克二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一派寒凉,全是清热解毒之品。患者说,“医生说了,这痤疮就是上火,治疗就需要清热解毒!”
    痤疮真的就是上火吗?
    其实痤疮九成以上都不是上火所致,都是“气血郁阻”所致,年轻人气血旺盛,当面部血脉不畅,出现郁阻的时候,郁积的阳气就会向外发,出现一些小包,这就是痤疮啊。
    阳气郁阻可以化热,但这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郁阻才是病机。如果看见这些红红的小包块,直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小剂量不行,再继续加大剂量,这不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思想,与“治病必求于本”相去甚远!
    在服用苦寒药之后,患者痤疮的颜色会变暗、变黑、变硬,虽然大的变小了,但皮下就会形成小的硬结,包块变小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得不偿失啊。当看到这些硬结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治疗思路出了问题呢?表面现象看似缓解了,但郁阻却越来越重了,人体阳气因郁阻不畅,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爆发,就好似火山爆发一样,病情只会加重……
    治痘就好比大禹治水,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
    《内经》上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人身上的所有血管都于心脏相连,而面部血液循环是最丰富的,我们情绪激动时面色发红,恐惧时面色发白,受寒时面色发青……这些变化都是面部血管对血液的调节作用。在病机十九条中写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体的疼痛,长疮,都要从心入手来治疗。
    所以说痤疮的治疗,从心入手是关键。
    针对所见的热、肿,活血化瘀很重要,对其表象,与其“清热解毒”,还不如“凉血化瘀解毒”。在此病的治疗中,我最常用的是丹参配桂枝,包块偏红,两者比例3:1左右;包块偏白,两者1:1左右,有化脓趋势的,加紫草;包块小,以白色为主的,佐以荆芥散其表寒……
    明代李中梓说过: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补充一句:见疮莫治疮!能明此理,则无不愈之痤疮。
    最后我想说:痤疮不是火,是郁积的阳气啊!

误区十二:小儿咳嗽,清肺化痰

临床上常常遇到小儿咳嗽的患者,这些小儿的父母往往一见小家伙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目前市面上咳嗽类的中成药,功效上大多写着“清热化痰”,“清热”、“化痰”、“止咳”成了治疗小儿咳嗽用药的代表性思路,事实上是这样吗?
    《颅囟经》谓“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旺盛,生命力强。其虽为纯阳,但阳气微弱,为小阳,为少阳,就好似春天初生的嫩芽,虽有生机,但不耐寒,一场大雪,都会被冻死。
    小儿的咳嗽,很多是因为受寒所致,如果我们追问病史,大多可以找到受寒的过程,但因为其生理特点——阳气旺盛,受寒后气机郁塞,阳气郁积容易化热。所以小儿咳嗽,头一两天以寒咳多见;几天后以热咳多见;久咳不愈,则伤及肺脾肾。
    如果感冒咳嗽初期,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上清热化痰的药再说,常常会适得其反,咳嗽不见减轻,反而加重,越咳越厉害,如果家长见此状态,再去找西医打吊瓶,如果西医也不问是否感染,一律使用苦寒的抗生素,寒邪就会进一步深入……
    有的家长,见到小孩咳嗽,就用梨子煮水给小孩喝,认为梨子是水果,很安全,也不管对不对证,喝了再说,梨子是凉性的,对于热咳、燥咳是有用的,但对于寒咳,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辨寒热,动手便错啊!
    很多邻居的小孩咳嗽,如果是初期,询问发病过程,很清楚是受寒所致,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弄几枚大蒜,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给小孩喝,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建议喝“杏苏止咳糖浆”,效果也不错。这些方法其实就是针对“寒”而设立的,不是清热,也不是化痰,但却可以治病。
    咳嗽不一定是热咳。不是热咳,就不要清热化痰!
    建议家长在给小孩喂药的时候,先想想“为啥咳嗽的”?弄清楚了,知道是寒咳还是热咳了,再去用药!
    盲目的去下药,常常背道而驰!
    安全的OTC药,不辨寒热,也是不安全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 图片或音频)为国通网旗下企业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of the above works (including video, pictures or audio) is uploaded and published by GuTon's enterprise users, and this platform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广告链接:馆陶网站建设 馆陶企业邮箱 馆陶轻站推广 馆陶产品推广 馆陶SEO关键词优化推广 馆陶企业库推广 馆陶软文推广 馆陶网站制作 龙华网站开发 馆陶网站设计 龙岗网站建设 龙岗网络公司 龙岗网站建设 龙岗外贸网站建设 龙岗公司网站开发 龙岗网站建设 龙岗做网站公司 龙岗网站制作 龙岗网站设计公司 龙华网站建设 龙岗做网站公司 龙华网站设计公司 龙华网站制作 坪山网页制作 深圳企业邮箱坪山做网站公司 宝安网站建设 布吉网站建设 长沙网站建设 东莞网站建设 大鹏网站建设 淡水网站建设 凤岗网站建设 佛山网站建设 福田网站建设 广东网站建设 光明网站建设 广州网站建设 横岗网站建设 惠州网站建设 葵涌网站建设 坑梓网站建设 罗湖网站建设 龙华网站建设 南山网站建设 坪地网站建设 平湖网站建设 邵阳网站建设 深圳网站建设 盐田网站建设 中山网站建设 宝安网站制作 布吉网站制作 长沙网站制作 东莞网站制作 大鹏网站制作 淡水网站制作 凤岗网站制作 佛山网站制作 福田网站制作 广东网站制作 光明网站制作 广州网站制作 横岗网站制作 惠州网站制作 葵涌网站制作 坑梓网站制作 罗湖网站制作 龙华网站制作 南山网站制作 坪地网站制作 平湖网站制作 邵阳网站制作 深圳网站制作 盐田网站制作 中山网站制作 宝安网站建设 布吉网站建设 长沙网站建设 东莞网站建设 大鹏网站建设 淡水网站建设 凤岗网站建设 佛山网站建设 福田网站建设 广东网站建设 光明网站建设 广州网站建设 横岗网站建设 惠州网站建设 葵涌网站建设 坑梓网站建设 罗湖网站建设 龙华网站建设 南山网站建设 坪地网站建设 平湖网站建设 邵阳网站建设 深圳网站建设 盐田网站建设 中山网站建设
Copyright © GuTon.com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国通网